激光技术智造改革制造业-j9国际站登录
智能制造将改变中国制造
一纸《中国制造2025》出台,全面部署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。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,确立了发展世界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,同时提出了“三步走”战略目标、九大战略任务重点和十大重点领域突破发展。
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表示,《中国制造2025》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发展,主线是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,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—制造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。
《中国制造2025》出炉
根据《中国制造2025》规划,我国通过“三步走”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:第一步,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;第二步,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;第三步,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,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,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。
其九大战略任务重点是: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、加强质量品牌建设、全面推行绿色制造、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、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、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、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。
同时,推动十大重点领域突破发展: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、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、航空航天装备、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、电力装备、农机装备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。
尤其值得关注的是,《中国制造2025》给予了以工业互联网为特征的“工业4.0”以极高的权重,“智能制造工程”列在九大战略工程之二;在“智能制造”领域明确提出,重点突破高档数控机床、工业机器人、增材制造装备、新型传感器、智能仪表等;在“过程智能化领域”,则强调了以数据互联为核心,打通企业内部及整个价值链的工业互联网。
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接受《中国联合商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,确立了发展世界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,同时提出了“三步走”战略目标、九大战略任务重点和十大重点领域突破发展。苗圩还向记者透露,“该规划是在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的基础上,我们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制定出来的。”
作为中国工程院院长,周济参与了《中国制造2025》的规划起草。据他介绍,该规划将分两个阶段实施:第一阶段为2015年到2020年,全面推广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应用,部分行业和企业开展智能化技术试点和示范,如大力推进“数控一代”机械产品创新工程;第二阶段为2020年到2025年,将大力推进网络化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,如着力推动“智能一代”机械产品创新工程。
苗圩告诉记者,德国工业4.0着眼高端装备,提出建设“信息物理系统”,并积极布局“智能工厂”,推进“智能生产”。而《中国制造2025》提出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,大力发展智能制造,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。从大的方向上来说,两者是不谋而合、异曲同工:即实现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相结合,或者用互联网+先进制造业的结合,带动整个新一轮制造业发展。
智能制造成主攻方向
《中国制造2025》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,是以制造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核心,建立在物联网和务(服务)联网基础上,同时叠加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。
在此前召开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—2015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,周济在题为《智能制造—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主攻方向》报告中指出,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发展,主线是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,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—制造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。
据记者了解,2014年,我国装备制造产值占全球比重逾1/3,机电产品进出口额为2.16万亿美元,占到进出口总额的55.7%,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。然而,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%以上,其中95%的高档数控系统、80%的芯片、几乎全部高档液压件、密封件和发动机都依靠进口。
苗圩表示,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、关键核心技术缺失、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现状,成了促使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内在要求。为此,苗圩强调,《中国制造2025》要抓住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的研发和生产,通过高档数字机床、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化生产建材,加快可穿戴产品、智能家电、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,大力推进制造过程的智能化。
对此,两院院士路甬祥也持相同的观点。在他看来,我国既有的发展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低成本优势,质量效益、创新能力、品牌价值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,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。为此,他认为,必须要加快推动“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、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、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”,为中国和世界共同持续繁荣提供绿色智能技术和装备支持。
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李东表示,实施智能制造将给制造业带来“两提升、三降低”。“两提升”是指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,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;“三降低”是指研制周期的大幅度缩短,运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,产品不良品率的大幅度下降。
为此,《中国制造2025》中,明确要加快发展智能装备和产品,推动制造过程智能化,重点建设数字化工厂,深化互联网在制造业的应用,提供个性化产品。到2025年,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,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%,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%,不良品率降低50%。
在笔者看来,智能制造不仅采用新型制造技术和装备,而且将迅速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渗透到工厂,在制造业领域构建信息物理系统,从而彻底改变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和人际关系,并带来制造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转变,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生产方式的变革或革命。(转自《中国联合商报》)